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
属天的奥秘 #1151

1151.“歌篾、玛

1151.“歌篾、玛各、玛代、雅完、土巴、米设、提拉”是指如此多的民族,这种敬拜就存在于这些民族中间;他们在内义上表示如此多的不同教义,这些教义与他们虔诚遵守的仪式是一样的。这从圣言很清楚地看出来,这些民族在圣言的各个地方都有所提及,因为无论在何处,它们都表示外在敬拜,有时表示与内在敬拜相对应的外在敬拜,有时表示反面。它们之所以表示反面,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,各个地方的所有教会都发生了变化,甚至转向反面。此处提到的民族只表示外在敬拜,因而表示他们的教义,也就是仪式,如前所述,这一点从圣言的其它地方,尤其从先知书可以得到证实。
论到玛各、米设、土巴、歌篾,以西结书如此记着说:
人子啊,你要面向玛各地的歌革,就是米设、土巴的首领、头,发预言攻击他,说,主耶和华如此说,看哪,米设、土巴的首领、头歌革啊,我要和你作对;我要把你掉转过来,用钩子钩住你的腮,将你和你的全军、马匹和骑兵都领出来,他们都披挂整齐,成了大队,有大牌小盾,都拿着剑;波斯人,古实人和弗人与他们在一起;歌篾人和他所有的侧翼,并北方极处的陀迦玛族和他所有的侧翼也都与他们在一起。到末后之年,你必来到脱离剑从多民收回之地,到以色列已变为荒场的山上。(以西结书38:2-6, 8)
这一整章都在论述教会,它变得败坏,最终将一切敬拜都集中于外在事物或宗教仪式上;因为“以色列的山”所表示的仁爱被毁灭。此处“玛各地的歌革,就是米设、土巴的首领、头”是指局限于外在事物的敬拜。谁都可以看出,所论述的主题不是歌革和玛各,因为主的圣言不论述世俗事物,而是论述神性事物。
同一先知书:
你要向歌革发预言说,主耶和华如此说,看哪,米设、土巴的首领、头歌革啊,我要和你作对;我必使你转过来,把你分成六个,使你从北方的极处上来,领你到以色列的山上。你和你所有的侧翼,并跟你在一起的人民,都必倒在以色列的山上。(以西结书39:1-2, 4)
这一整章论述的主题同样是脱离内在敬拜、变成偶像崇拜的外在敬拜。这种敬拜在此由“歌革、米设和土巴”来表示,“歌革、米设和土巴”也表示人们所接受,后来从圣言字义证实的教义,他们就这样歪曲真理,摧毁内在敬拜。因为如前所述,这些民族还表示反面。
启示录:
那一千年完了,撒但必从监牢里被释放,出来要迷惑地上四角的列族,就是歌革和玛各,叫他们聚集争战。他们上到地的宽阔处,围住圣徒的营与蒙爱的城。(启示录20:7-9)
此处“歌革和玛各”具有相同的含义。脱离内在敬拜,也就是脱离爱主爱邻的外在敬拜无非是“围住圣徒的营与蒙爱的城”的偶像崇拜。
论到米设和土巴时,以西结书上说:
米设、土巴和她所有的群众都在那里;其坟墓在她四围;他们都是未受割礼、被剑刺死的,他们曾在活人之地散布惊恐。(以西结书32:26)
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埃及,或记忆知识或事实,人们想利用它们来探究属灵事物。“米设和土巴”表示教义,也就是仪式;当缺乏爱时,它就被描述为“未受割礼的”。这就是为何他们“被剑刺死,在活人之地散布惊恐”。
论到雅完时,约珥书上说:
你们将犹大人和耶路撒冷人卖给雅完人,使他们远离自己的边界。(约珥书3:6)
“犹大人”表示信的属天事物;“耶路撒冷的儿子”表示信的属灵事物,因而表示内在事物;“雅完人”表示脱离内在敬拜的外在事物上的敬拜。由于这种敬拜离内在敬拜如此遥远,所以经上说“他们远离自己的边界”。
在以赛亚书,“雅完和土巴”表示真正的外在敬拜本身:
时候将到,我要来聚集万族万舌;他们都必来看我的荣耀。我要在他们当中立一个记号,差遣他们当中的逃跑者到列族去,就是到他施、普勒、拉弓的路德和土巴、雅完,并素来没有听见我名声、没有看见我荣耀的辽远海岛;他们必将我的荣耀传扬在列族中。(以赛亚书66:18-19)
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的国和祂的降临。“土巴和雅完”表示那些处于与内在敬拜相对应的外在敬拜,要接受关于内在事物的教导之人。

宇宙星球 #40

40.有些灵人从天堂

40.有些灵人从天堂被告知,水星灵曾被应许他们会看到主。于是,我周围的灵人就问他们,他们是否记得这应许。他们说,他们的确回想起来了,但他们不知道这应许是不是以不容置疑的方式作出的。就在他们彼此议论这一点的时候,天堂的太阳向他们显现了。只有那些至内在或第三层天堂的人才能看到天堂的太阳,也就是主;其他人只能看到由此而来的光。一看到这太阳,他们说,这不是主神,因为他们没有看见祂的脸。与此同时,灵人继续彼此交谈,但我没有听见他们说的话。这时,太阳忽然又出现了,主就在它中间,被太阳的光环围绕。一看到这一幕,水星灵深深谦卑下来,并沉了下去。这时,主也从那太阳向这个星球的灵人显现,这些灵人为人时,曾在世上看到过祂。他们所有人,一个接一个,因而许多人依次承认,这是主自己;他们当着所有会众的面承认这一点。然后,主还从那太阳出来,向木星灵显现;他们大声宣称,这是主自己;当宇宙之神向他们显现时,他们曾在自己的星球看见过祂。主是天堂的太阳,是那里一切光的源头(AC 1053, 3636, 4060)。主向那些在其属天国度的人如此显现,在那里,对主的爱居于主导地位(AC 1521, 1529-1531, 1837, 4696)。祂出现在右眼层面上方的中等高度处(AC 4321, 7078)。因此,在圣言中,“太阳”表示神性之爱方面的主(AC 2495, 4060, 7083)。灵人和天使看不见尘世太阳,取而代之的是一团黑暗,这黑暗不是在前面,而是在后面,与天堂太阳,也就是主相对立(AC 9755)

属天的奥秘 #4697

4697.“和十一颗

4697.“和十一颗星”表对良善与真理的认知。这从“星”的含义清楚可知,“星”是指对良善与真理的认知。在圣言中,“星”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,是因为它们是夜间闪烁之光的微小源头;在夜间将微光发散到我们的夜空中,犹如认知或知识传送良善与真理的微光。这类认知或知识就由“星”来表示,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,如耶利米书:

那使太阳白日发光,使星月有定例,黑夜发亮,又搅动大海,使海中波浪砰訇的耶和华如此说。(耶利米书31:35)

这论及一个新教会。“使太阳白日发光”表示爱与仁之良善,“使星月有定例,黑夜发亮”表示真理和认知或知识。

在诗篇也一样:

那造成大光、造日头管白昼、造月亮星宿管黑夜的耶和华。(诗篇136:7-9)

人若对圣言的内义一无所知,会以为此处的“日头”是指这个世界的太阳,“月亮星宿”是指这个世界的月亮和星星;但属灵和属天的意义不会出于这种假设。然而,圣言在每一个细节处都是属天的。由此也明显可知,所表示的是爱与仁之良善,以及信之真理,连同对这些的认知。

这与创世记第一章相似,那里描述了属天人的新造:

神说,天上穹苍要有光体,可以分昼夜,作记号,定节令、日子、年岁,它们要在天上穹苍中发光,照耀地上!事就这样成了。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体,较大的发光体管昼,较小的发光体管夜,又造众星。神把它们摆列在天上穹苍中,让它们发光普照天地,管理昼夜,分别明暗。(创世记1:14-18;参看30-38节)

马太福音:

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,日头就变黑了,月亮也不放光,众星要从天上坠落,天势都要震动。(马太福音24:29)

此处“日头和月亮”表示爱与仁,或良善与真理;而“众星”表示认知或知识(参看4060节);由于此处论述的是教会的末日或末后状态,故“日头就变黑了,月亮也不放光”表示那时爱与仁之良善将要灭亡;“众星要从天上坠落”表示对良善与真理的认知也要灭亡。

所表示的是这些事,这一点从圣言的预言部分明显看出来,那里有论及教会末后状态的类似描述。如以赛亚书:

看哪!耶和华的日子临到,必有残忍使这地荒凉,祂要从其中除灭罪人。天上的众星群宿都不发光,日头一出,就变黑暗;月亮也不放光。(以赛亚书13:9-10)

约珥书:

耶和华的日子临近。日月昏暗,星辰收回光辉。(约珥书3:14,16)

以西结书:

我将你扑灭的时候,要把天遮蔽,使众星昏暗,以密云遮掩太阳,月亮也不放光。我必使天上所有的光体都在你以上变为昏暗,我必使黑暗笼罩你的地。(以西结书32:7-8)

启示录:

第四位天使吹号,日头的三分之一部分,月亮的三分之一部分,星辰的三分之一部分都被击打,以致日月星的三分之一部分黑暗了,白昼的三分之一部分没有光,黑夜也是这样。(启示录8:12)

此外,“星”是指对良善与真理认知,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,但以理书:

从这公山羊的一角长出一个小角,向南、向东、向荣美之地,渐渐成为强大。它渐渐强大,高及天象,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,,并践踏它们。(但以理书8:9-10)

启示录:

那大龙用他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部分,把它们摔在地上。(启示录12:4)

显然,此处不是指实际的星辰。在《但以理书》和《启示录》,所论述的主题是教会末期的状态。

在诗篇也一样:

耶和华数点星宿的数目;一一给它们起名。(诗篇147:4)

又:

日头、月亮,你们要赞美耶和华!放光的星宿,你们都要赞美祂!(诗篇148:3)

启示录:

天上现出大异象来。有一个妇人,身披日头,脚踏月亮,头戴十二星的冠冕。(启示录12:1)

由于“星”表示对良善与真理的认知,所以它们也表示教会的教义,因为这些教义也是认知或知识。在末期,涉及与仁分离之信的教义在启示录中被描述为一颗星:

第三位天使吹号,就有烧着的大星好像火把从天上落下来,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部分和众水的泉源上。这星名叫苦艾;因水变苦,就死了许多人。(启示录8:10-11)

因这星变苦的水是指真理,“江河和众水的泉源”是指这些真理所赋予的聪明和来自圣言的智慧。因为“水”表示真理(参看2702, 3058, 3424节);“江河”表示聪明(3051节);“泉源”表示来自圣言的智慧(2702, 3424节)。


目录章节

目录章节

目录章节